少年反抗与自卑

由儿童期间向少年过度的孩子们常常发生一些性情方面的变化,对此许多父母深有体会。如孩子们过去对父母表现得依赖和亲昵,现在却明显疏远和冷淡。过去对父母从不怀疑,现在却对父母不太信任。过去在父母面前无话不谈,现在却经常缄口不言。有的甚至与父母拌嘴、吵架、赌气,对父母不加理睬,有的甚至离家出走或自杀。

这种现理发生于少年期,常常把父母们搞得迷惑不解或无所适从。这种情况被公众定名为“少年反抗”或“少年危机”,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?有什么不良后果吗?

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这样回答的:

首先,表面的“反抗”暴露了自卑的心理。弗洛伊德发现,许多刚脱离儿童期的青少年莫名其妙陷入了自我否定之中。首先是否定自我,然后否定家庭。父母作为家庭的代理人自然受到“否定”,一般表现就是看不起自己,认为自己不如别人;也看不起父母,对父母发脾气,甚至嫌这嫌那;另一方面则羡慕别人,认为别人的父母,别人的家庭样样都比自己的好。弗洛伊德认为这些表现显然是自卑造成的。他认为这种自卑的心理普遍存在于青少年的孩子。孩子们出现心理矛盾和痛苦,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不理解,不适应,表现出来就成了父母所见的“反抗”或“危机”。

第二,自卑并不能阻碍青少年个体的成长,“我不如人”的心理激发了孩子们勤勉上进的精神。他们处在压抑的心境之下,产生了赶上并超越他人的愿望,这激励他们不断进取,努力学习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,不断地在心目中树立各种榜样,有意识地模仿和学习。事实上,孩子们到了青春期,求知欲确实大大增强,对各种事物和各种知识的兴趣比任何时候都高,达到了一生的高峰。

综合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,尽管少年期孩子心理发展错综复杂,但他们又本能地勤勉向上,“反抗”是他们旺盛生机的副产物,“危机”并没有病理性质。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大,必须加以正确引导。无论是学校、家庭及整个社会都需要了解和掌握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。家长同志们,当你了解孩子的这些特点以后,遇到孩子们出现的“危机”时期,你去正面引导,尊重孩子、爱护他们的独立性,相信你的孩子会健康地成长,消除你内心的忧虑和烦恼。(主任医师 王松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