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怎么与精神障碍患者交流吗?

交流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,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,可以沟通感情、交流思想、传递信息。信息交流包括:知觉、评价和传递三个方面,它们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。精神障碍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思维、情感和行为障碍。

因此,医务人员与精神障碍患者交流有一定难度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广泛的、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交流技巧,获得患者对输出信息的反应,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身心需求,建立良好的交流环境。

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心体验一般多表现在情绪与行动上, 多数障碍患者不愿直接向医务人员倾诉,以致医务人员难以理解和体会障碍患者的内心痛苦。所以要做到多次、主动地接触障碍患者,平等相待不歧视,更不能嘲笑或愚弄障碍患者,让障碍患者相信你、依赖你,对你会说越来越多的话,那么就能够了解障碍患者内心所想,之后得到更好的继续沟通。 

语言沟通过程可以分以下4个动态的步骤:
1、耐心的倾听

因为我们面临的对象是精神障碍患者,医务人员必须保持一种开放性的态度才能真正了解障碍患者,了解他们如何感知和认识疾病。在倾诉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放下自己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和习惯,不要忙于向患者解释什么,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。对于不说话的障碍患者,通过细致观察,慢慢接收患者的信息。

2.倾听者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

首先要以一种良好的心 态细心地倾听障碍患者的想法、处境、困难和感受,倾听后如果不能回应障碍患者,患者会认为忽视了他们,尤其是精神障碍患者想法更多。相反, 如果倾听者没有听完对方的倾诉就急于回应,那么,他所表达的想法和感受不一定真实,是根据他自己的推测而产生的。所以,精神障碍患者也会认为忽视了他们。因此,倾听者在交谈的过程中,要善于用最适当、最好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感受,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对障碍患者的理解和尊重。

3、倾诉与倾听者起共鸣

精神障碍患者在倾诉时,往往会对 医务人员表达一部份 ,而隐藏一部份,倾听者在倾听时应注意障碍患者讲了什么,没有讲什么,他们哪些地方没有提及而你已经意会到了。有些障碍患者由于夸大、幻想的症状乱讲一番,而这些往往是问题的症结,这就有赖于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更进一步的倾听。当然,在交谈过程中倾听者用礼貌的语言,建立相互平等、尊重、信任与合作的关系,使倾诉者感到温暖和体贴,就可以在交谈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或澄清

在回答倾诉者的问题时,首 先要掌握好语言的技巧,不能有任何伤害障碍患者的语言出现,鼓励性语言使障碍患者感到更好的治疗、生活的希望,能够唤起他们的生活激情,使其感到生活的价值,对未来充满希望。 

对于倾诉一部份而隐藏一部份的障碍患者,回答患者时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或者巧妙地引用患者所说过的话,多用些安慰性的语言,使患者得到更进一步的理解和依赖,更有效地影响障碍患者以后的谈话内容,从而得到最佳的回应。
       语言可以治病,也可以致病。积极的语言是良性刺激,对大脑皮质起保护作用,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;消极的语言是恶性刺激,使人精神和情绪改变,引起各部功能紊乱,导致疾病的恶化。
       总之,医务人员掌握与精神障碍患者沟通的技巧,给他们和蔼、热诚、充满信心的表情,让障碍患者感到亲切、温暖、被重视, 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 ,使其愿意倾诉内心的“痛苦”及“隐 情”,解除或减轻紧张情绪,语言沟通工作将变得得心应手。

并且在与精神障碍患者沟通的过程中,也能感受到自己对精神障碍患者是有帮助的,从而体会到自身的专业价值,同时精神障碍患者也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,唤起战胜疾病的信心,赢得最佳的治疗效果。